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系列重要部署,2025年7月17日至18日,由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联合主办的“全省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科普论坛暨‘教联体’建设研讨会”在平潭成功举行。我校高度重视此次省级盛会,由校长杨硕南带领党总支委员刘庆建、心理教师肖清泉代表学校参加,与全省近200名专家同仁共同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前沿问题,探索“教联体”建设新路径。
论坛由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省的近200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德育负责人、教育管理者、科普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相关机构从业者,共同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议题,特别是在“教联体”建设框架下寻求创新与协作。
7月17日下午,大会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校开幕。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监事长叶子青主持。叶一舵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会议对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生态的价值。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何杰民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地位,并对深化“教联体”建设提出期望。省科协学会部三级调研员林云祖对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效和社会反响给予了肯定。
福建中医药大学丁闽江教授(教育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分享了题为《心理健康科普的创作与推广经验分享》的报告,结合高校实践与案例,交流科普工作心得。
叶一舵教授以《“教联体”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重构与范式转向》为题作报告。他深刻剖析了教育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教联体”的内涵,指出现有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系统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应实现三重转向:从个体矫治到生态干预,从专业垄断到公共治理,从危机应对到发展赋能。同时阐述了协同治理的内在张力与超越路径,倡导建立以全人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哲学。
7月18日上午,圆桌论坛深入探讨协同机制。论坛由福建省心理健康研究会副会长王深教授主持。叶一舵教授、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浩、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党总支委员刘庆建、莆田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李岩峰、省杰出人民教师陈瑞山、福州象园小学校长童家富、平潭海坛幼儿园园长郭佩娟等嘉宾,围绕《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心智培育:教联体·家庭·心理的融合共生》主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热烈讨论。论坛强调在“教联体”框架下,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三方的有效联动与资源整合,共同构建滋养青少年心智健康成长的育人生态。与会代表积极参与互动,取得丰硕交流成果。
7月18日下午,论坛聚焦“医教融合”实践创新。邦威医疗董事长何宁霞系统阐述了企业的核心布局:依托福清福宁医院(全省首创集医疗、康复、教育、养护、托育于一体的 “医康教养托”综合体)与平潭精防院(创新构建“医疗、康复、教育、养护、社区融入”五位一体模式),构建全域服务网络;通过联动福州、平潭双片区高校及名院共建实训基地与名医工作室,推动临床与教研资源双向流通;同步落地双校区“40天封闭式网瘾戒断营” ,整合心理干预、行为矫正、家庭治疗等五模块协同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并深化“医教协同育人”课题,开展“五位一体”网瘾干预研究,探索医疗与教育人才共育路径。与会专家结合该实践框架展开研讨,论坛最终形成 “筛查前移、转诊下沉、康复社区化、人才双导师制”四大行动共识。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医教界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医教融合”模式在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与会各方通过多维度探讨,就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及构建“医教融合共同体”达成共识,为提升区域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护航青少年成长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通过理论重构、实践分享与行动共识凝聚,首次实现“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联体机制”三大主题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校家社医”协同育人生态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形成的“筛查前移、转诊下沉、康复社区化、人才双导师制” 四大行动纲领,标志着区域心理健康服务从危机应对向发展赋能的范式转型。未来,福建将持续深化医教资源整合与政策联动,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向全域化、专业化、普惠化迈进,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可持续动能。